九江职业大学的大学生们,背着书包,带着满腔热情,走进武宁县官莲乡东山村的小教室。他们不是来玩的,而是要当一周“小老师”,给村里的孩子们上课。这群“九职大青年”用行动告诉大家:知识能点亮山里的课堂,青春也能在帮助别人中闪光!
东山村的教室不大,木桌木椅,墙上挂着黑板,简简单单。但孩子们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,让这间教室变得特别热闹。志愿者们早早准备好了课程,有毛笔字、数学游戏、扎染手工,还有画画课。每门课都设计得既好玩又有料,想让孩子们学得开心,记得牢靠。
毛笔字课上,志愿者们站在桌前,握着毛笔一笔一画教。孩子们学得认真,小手攥着笔,歪歪扭扭写出字来,墨香飘在教室里,别提多美了。有的孩子第一次拿毛笔,写得像小鸡啄米,可他们乐在其中,笑声不断。志愿者们也不急,耐心地教,慢慢地,孩子们的字开始有了模样。
数学课听起来枯燥?才不会!志愿者们把数字变成游戏,带着孩子们席地而坐,拍手做数字接龙。你说一,我说二,错了就笑成一团。孩子们玩得起劲,数字在他们眼里不再是冷冰冰的符号,而是好玩的玩具。课堂气氛热热闹闹,学习成了件开心事。
扎染课更是孩子们的最爱。志愿者们教大家把白布折好、绑紧,再泡进蓝色的染料里。布拿出来晾干后,打开一看,花纹像魔法一样变出来,孩子们惊得嘴都合不上,教室里全是“哇”的声音。每个人都捧着自己的作品,笑得像朵花,觉得自己就是小艺术家。
课间休息,志愿者们也没闲着。他们和孩子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,聊村里的趣事。孩子们讲起山上的野花,家里的小猫,叽叽喳喳停不下来。志愿者们听着,笑着,偶尔还讲讲自己的校园生活。孩子们的小心愿也被他们记在心里:有人想看大海,有人想当画家。这些小小的梦,志愿者们都认真对待。
这群大学生不只是来教课的,他们还想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。有一个小男孩,平时害羞不敢说话,志愿者发现后,课后特意陪他画画,鼓励他开口。几天下来,男孩胆子大了,还主动拉着“小老师”分享自己的画。这样的小故事,每天都在教室里发生。
东山村的孩子们,平时接触新东西的机会不多。这次支教,志愿者们带来的不只是知识,还有对世界的想象。扎染课让孩子们知道,布和颜料能变出艺术;毛笔字课让他们发现,汉字可以写得那么漂亮。每堂课都在孩子们心里种下种子,让他们对未来多了一点期待。
志愿者们也很受触动。他们说,孩子们的笑脸是最好的回报。教课虽然累,但看到孩子们认真听课的样子,觉得一切都值得。有一个志愿者坦言,备课到半夜很辛苦,可孩子们一句“老师你明天还来吗”,就让他觉得心里暖暖的。
这次支教活动不只是教几堂课那么简单。九江职业大学的学生们,用自己的努力,给东山村的孩子们带来了新希望。他们在课堂上教知识,在课间陪孩子们玩耍,彼此的心越靠越近。孩子们学会了新东西,也感受到了被关心的温暖。
东山村的支教只是个开始。九江职业大学的“三下乡”活动还会继续,会有更多年轻人走进乡村,把知识和爱带给更多孩子。他们用行动证明,青春不只是用来享受的,还可以用来点亮别人的生活。
这群年轻人的故事,让人觉得既温暖又振奋。乡村的教室虽然简陋,但有了知识和爱,它就成了最美的地方。你觉得这样的支教活动,能给孩子们带来多大的改变?如果是你,会想教孩子们点什么呢?
天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